
詩句解析:《浣溪沙·簌簌衣中落棗花》
作者:蘇軾
朝代:北宋
體裁:詞
一、原文
簌簌衣中落棗花,
村南村北響繰車。
牛衣古柳賣黃瓜。
酒困路長惟欲睡,
日高人渴漫思茶。
敲門試問野人家。
二、注釋
- 簌簌:形容棗花輕輕飄落的聲音,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。
- 衣中:指衣服上,這里指的是詩人自己身上的衣服。
- 落棗花:棗花從樹上飄落到詩人的衣服上,形象地描繪了初夏時節(jié)的景象。
- 繰車:繅絲機,用于繅制蠶絲。這里的“響繰車”暗示了農忙季節(jié)的到來。
- 牛衣:用草或麻編織成的粗陋衣物,常用來給牛御寒,這里借指簡陋的農具或衣物。
- 古柳:古老的柳樹,增添了一種歷史感。
- 野人家:鄉(xiāng)村人家,指普通的農家。
三、譯文
棗花紛紛飄落在衣襟上,村南村北都響起了繅絲機的聲音。在古老的柳樹下,有人穿著簡陋的衣物售賣黃瓜。因為喝了酒,路途又長,我感到有些困倦,只想睡覺。太陽高掛,口渴難耐,不由得想起了茶。于是,我試著敲開一戶農家的門,希望能討一杯茶喝。
四、賞析
-
意境營造:
- 詞的開頭通過“簌簌衣中落棗花”這一細膩的描寫,營造出一種寧靜、祥和的初夏鄉(xiāng)村氛圍。
- “村南村北響繰車”則進一步描繪了農忙季節(jié)的繁忙景象,繅絲機的聲音此起彼伏,充滿了生活的氣息。
- “牛衣古柳賣黃瓜”則通過具體的場景描寫,展示了鄉(xiāng)村的淳樸和自然。
-
情感表達:
- 詞的后半部分通過對詩人自身感受的描寫,表達了旅途中的疲憊和對簡單生活的向往。
- “酒困路長惟欲睡,日高人渴漫思茶”不僅寫出了詩人的身體狀態(tài),也反映了他對鄉(xiāng)村生活的喜愛和對自然的親近。
- 最后一句“敲門試問野人家”則表現了詩人的隨和與謙遜,以及對鄉(xiāng)村人情的渴望。
-
藝術特色:
- 語言樸實自然,富有生活氣息。
- 景物描寫生動具體,畫面感強。
- 情感真摯,表現了詩人對鄉(xiāng)村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。
五、背景
這首詞創(chuàng)作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。蘇軾在黃州時,經常游歷鄉(xiāng)間,與普通百姓接觸,體驗到了鄉(xiāng)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。這首詞正是他在一次鄉(xiāng)村旅行中的所見所感,表達了他對鄉(xiāng)村生活的喜愛和對自然的親近。
六、影響
《浣溪沙·簌簌衣中落棗花》是蘇軾詞作中的佳作之一,不僅展現了蘇軾卓越的藝術才華,也反映了他豁達的人生態(tài)度。這首詞流傳至今,深受讀者喜愛,成為描寫鄉(xiāng)村生活的重要作品之一。
希望以上解析對你有所幫助!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解釋,請隨時告訴我。
品名:棗樹
株高:5~20m
栽植期:春、秋冬
生長期:4-10月
特點:生長快,適應性強,
供應規(guī)格:5~20公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