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象草的別名及其相關信息
象草(學名:Pennisetum purpureum),是一種重要的熱帶和亞熱帶牧草,因其高產、耐旱、適應性強等特點而廣受關注。以下是象草的一些常見別名及其相關信息:
-
別名:
-
主要特征:
- 外觀: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,株高可達3-6米。
- 葉子:長而窄,邊緣有鋸齒,葉色鮮綠。
- 花序:圓錐花序,呈紫色或綠色,形狀類似狼尾。
-
生長習性:
- 光照:喜光,需充足的陽光。
- 溫度:適宜在溫暖濕潤的環(huán)境中生長,耐熱但不耐寒。
- 土壤:對土壤要求不嚴,但以肥沃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佳。
- 水分:耐旱,但生長期需要適量的水分。
-
用途:
- 牧草:高蛋白、高纖維,是優(yōu)質的飼料作物。
- 生物質能源:可用于生產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。
- 水土保持:根系發(fā)達,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。
- 綠化:可用于園林綠化,美化環(huán)境。
-
栽培技術:
- 繁殖方法:主要通過分株繁殖或種子繁殖。
- 種植時間:春季或夏季為最佳種植時間。
- 管理要點:定期除草、施肥,保持土壤濕潤。
-
分布:
- 原產地:非洲熱帶地區(qū)。
- 引種地:現已廣泛引種到亞洲、美洲、大洋洲等地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(qū)。
總結
象草因其多種用途和優(yōu)良的生態(tài)特性,在農業(yè)、能源和環(huán)保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。了解其別名和相關特性,有助于更好地進行種植和管理。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!
品名:甜象草種節(jié)
畝用量:4000-5000節(jié)
畝產量:5000-8000kg
播種期:十度以上
割草期:播種后6-8周后,可開始第一次刈割
適播地:我國南方地區(qū)種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