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象草的高年產特點
象草(Pennisetum purpureum),又名巨象草、紫狼尾草,是一種原產于非洲的多年生熱帶牧草。由于其生長迅速、生物量大、適應性強等優(yōu)點,被廣泛應用于畜牧業(yè)和生態(tài)修復等領域。以下是關于象草高年產特點的詳細介紹:
1. 生長特性
- 快速生長:象草在適宜條件下,每年可生長2-3次,每次生長周期為3-4個月。
- 高生物量:每公頃每年可生產干物質15-30噸,鮮草產量可達60-120噸。
2. 環(huán)境適應性
- 耐旱性:象草具有較強的耐旱能力,能夠在干旱地區(qū)生長。
- 耐貧瘠:對土壤要求不高,能夠在貧瘠的土壤中生長。
- 耐鹽堿:能夠適應輕度鹽堿地。
3. 栽培管理
- 種植時間:春季或雨季初期是最佳種植時間。
- 種植方法:可以采用分株法、插條法或種子直播法。
- 施肥管理:在生長季節(jié)適量施用氮肥,可顯著提高產量。
- 病蟲害防治:定期檢查,及時防治病蟲害,保持植株健康。
4. 收獲與利用
- 收獲時間:一般在植株高度達到1.5-2米時進行收割。
- 收獲頻率:每年可收獲2-3次。
- 利用方式:
- 青貯:將新鮮的象草切碎后進行青貯,作為冬季飼料。
- 干草:曬干后制成干草,便于長期保存。
- 直接放牧:在田間直接放牧,節(jié)省運輸成本。
- 生物質能源:可用于生產生物質燃料,如沼氣和生物炭。
5. 經濟效益
- 飼料價值:象草蛋白質含量高,適口性好,是優(yōu)質的牧草資源。
- 生態(tài)效益:能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,改善土壤結構。
- 經濟效益:通過提高牧草產量,降低飼料成本,增加畜牧業(yè)的經濟效益。
列表形式
| 特點 | 描述 |
| --- | --- |
| 生長特性 | 快速生長,每年可生長2-3次,每次生長周期為3-4個月;每公頃每年可生產干物質15-30噸,鮮草產量可達60-120噸 |
| 環(huán)境適應性 | 耐旱性;耐貧瘠;耐鹽堿 |
| 栽培管理 | 種植時間:春季或雨季初期;種植方法:分株法、插條法或種子直播法;施肥管理:適量施用氮肥;病蟲害防治:定期檢查,及時防治 |
| 收獲與利用 | 收獲時間:植株高度達到1.5-2米時;收獲頻率:每年2-3次;利用方式:青貯、干草、直接放牧、生物質能源 |
| 經濟效益 | 飼料價值:蛋白質含量高,適口性好;生態(tài)效益:防止水土流失,改善土壤結構;經濟效益:提高牧草產量,降低飼料成本 |
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!如果你有更多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信息,請隨時告訴我。
品名:甜象草種節(jié)
畝用量:4000-5000節(jié)
畝產量:5000-8000kg
播種期:十度以上
割草期:播種后6-8周后,可開始第一次刈割
適播地:我國南方地區(qū)種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