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老芒麥與垂穗披堿草的區(qū)別
老芒麥(Elymus sibiricus)和垂穗披堿草(Elymus nutans)都是禾本科披堿草屬的植物,它們在形態(tài)、生長習性以及用途上都有一定的區(qū)別。以下是兩者之間的一些主要差異:
1. 形態(tài)特征
-
老芒麥
- 植株高度:通常為60-120厘米。
- 葉片:葉片較寬,長約20-40厘米,寬約0.5-1厘米,葉面平滑或有微毛。
- 花序:穗狀花序直立,長10-20厘米,小穗排列緊密,每節(jié)有2-3個小穗。
- 穎片:穎片較長,頂端漸尖,邊緣有細鋸齒。
- 稃片:稃片長而窄,頂端延伸成芒,芒長2-4厘米。
-
垂穗披堿草
- 植株高度:通常為40-90厘米。
- 葉片:葉片較窄,長約15-30厘米,寬約0.3-0.6厘米,葉面光滑。
- 花序:穗狀花序下垂,長10-15厘米,小穗排列疏松,每節(jié)有1-2個小穗。
- 穎片:穎片較短,頂端鈍圓,邊緣平滑。
- 稃片:稃片較寬,頂端不延伸成芒,或僅有短芒。
2. 生長習性
-
老芒麥
- 適應性:耐寒性強,能適應較冷的氣候條件,耐旱能力較強。
- 生長速度:生長較快,分蘗能力強,能在較短時間內(nèi)形成茂密的草地。
- 土壤要求:對土壤要求不高,能在多種土壤類型中生長,但以沙質(zhì)壤土為佳。
-
垂穗披堿草
- 適應性:耐寒性較強,但對濕潤環(huán)境更為適應,耐濕能力較好。
- 生長速度:生長相對較慢,分蘗能力中等,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形成穩(wěn)定的草地。
- 土壤要求:喜歡肥沃、濕潤的土壤,對土壤酸堿度適應范圍較廣。
3. 用途
-
老芒麥
- 牧草:是優(yōu)良的牧草,適合作為放牧或刈割用草,營養(yǎng)價值較高。
- 生態(tài)修復:常用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,具有較強的固土能力。
- 觀賞:在園林綠化中也有一定的應用,特別是在自然景觀中。
-
垂穗披堿草
- 牧草:也是優(yōu)質(zhì)的牧草,尤其適合在濕潤環(huán)境中作為放牧或刈割用草。
- 生態(tài)修復:在濕地恢復和水土保持方面有較好的效果,能有效改善土壤結(jié)構(gòu)。
- 觀賞:因其花序下垂,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,常用于園林景觀設計。
4. 分布
-
老芒麥
- 主要分布:廣泛分布于中國北方地區(qū),如內(nèi)蒙古、東北三省、陜西、甘肅等地。
- 國外分布:俄羅斯遠東地區(qū)、蒙古等國家也有分布。
-
垂穗披堿草
- 主要分布: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及西南地區(qū)。
- 國外分布:朝鮮、日本、俄羅斯遠東地區(qū)等國家也有分布。
通過以上對比,可以看出老芒麥和垂穗披堿草在形態(tài)、生長習性、用途和分布上都有明顯的不同,這些差異使得它們在不同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和應用場景中各有優(yōu)勢。
品名:堿草種子
高度:約60-120cm
生長期:4-12月
播種量:7-9斤/畝
播種期:無霜期
特點:適應性廣,特耐寒抗旱